科普 | 为什么电话接通第一个字都会先说“喂”?

科普 | 为什么电话接通第一个字都会先说“喂”?

到了清代《康熙字典》中“喂”的释义为“於(wū)韦切,音威。恐也。”,意思是与“畏”同义,代表恐惧、害怕的意思。

同时,我们翻遍清代以前如“四大名著”、《聊斋志异》或是《儒林外史》等古籍,上至天子下至百姓,无一人使用“喂”来打招呼。

不过在清末小说《孽海花》与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中各出现了一次用于感叹的“喂”,可这两部小说均出现在电话的发明使用之后了。

所以说,在电话出现以前,自古以来我们就没有使用“喂”打招呼的习惯。

我们知道,电话是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,后于1877年传入我国上海。那有没有可能“喂”跟电话一块儿,是舶来品?

不同国家不同语言,电话用语也大不一样。如欧美国家中,英美使用“Hello”、德语是“Guten Tag”或“Hallo”、意大利用“Pronto”、法语中是“Allô”或是“Bonjour”,以及非正式的“Oui”、俄语用“Алло”,亚洲国家中韩语是“Yeo Bo Se Yo”、日语是“Moshi Moshi”。

其中,除了法语“Oui”与“喂”发音相似外,其余的可以说是毫不沾边。

法国在19世纪的上海的确有租界,有观点就认为当时的法租界电话用得比较多, 所以上海人用了法国人接电话的“Oui”,后来演变成汉字“喂”。

不过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,因为当时法国人受英国人的影响,自己接电话都经常用“Allô”而很少用“Oui”,因此这个说法也就空穴来风了。

虽然“喂”与“Oui”发音神似,但并不是来自“Oui”的发音。

我们前面提到,“喂”代表“喂养、喂食”在古代写作“餧”,而实际上用作打招呼的“喂”则写作“詴”。

最早可见于北宋时期陈彭年所修的《宋本玉篇》中:“詴,乌回切,呼人也”。

明代《太平县志》中也记载了“呼人曰詴,应人曰欸”。到民国《定海县志》甚至明确注明了“詴”的俗字就是“喂”。

后来在电话发明十年前的1866年,香港有一位名叫“罗存德”的英国传教士出版了一本英汉字典《英华字典》。

在字典里,英文“Say”的释义中,罗存德列举了词语“I say halloo!”,对应的汉语是“亚喂”,注音为“á,úi”。其中“halloo”就是如今的“hello”,所以罗存德认为,与英语“hello”所对应的汉字就是“喂”。

之后“Hello”成为英语中电话接通的用语,于是我们就使用了与之对应的“喂”。

所以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用“詴”来打招呼了,我们如今使用的“喂”,正字实际上是“詴”,并不是来自国外的“Oui”哦!

本文来源:有趣冷知识

老规矩

觉得长知识的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怂怎么读
365体育手机版官网

怂怎么读

🪐 08-21 👁️ 3877
华硕路由器过滤设备
365体育手机版官网

华硕路由器过滤设备

🪐 07-22 👁️ 7626
我冲了是什么梗
365体育手机版官网

我冲了是什么梗

🪐 07-17 👁️ 84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