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的能力不断被质疑,为何他依然受到后人的推崇?

诸葛亮的能力不断被质疑,为何他依然受到后人的推崇?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与军事家,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而不衰。作为蜀汉政权的缔造者之一,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,辅佐刘备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建立了与曹魏、东吴鼎立的蜀汉政权。倘若没有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,没有他治理蜀地的卓越政绩,刘备集团恐怕难以在益州站稳脚跟,更遑论成就三分天下的格局。诸葛亮主持制定的《蜀科》奠定了蜀汉基础,其推行的屯田制、盐铁官营等政策,使原本贫弱的蜀地迅速发展为天府之国。

然而在当代史学研究中,关于诸葛亮的评价确实存在争议。罗贯中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塑造的诸葛亮形象近乎神化,借东风、空城计等经典桥段虽脍炙人口,却与史实存在出入。要了解真实的诸葛亮,还需回归陈寿所著的《三国志》。作为西晋史官,陈寿的记载难免带有政治倾向——晋承魏统,故《三国志》以曹魏为正统叙事。但即便如此,陈寿仍客观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,奇谋为短,承认其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。

在忠义品格方面,诸葛亮堪称千古楷模。白帝城托孤时,刘备曾言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,这实际上给予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力空间。当时诸葛亮已总揽军政大权,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很快被边缘化。但诸葛亮始终恪守臣节,不仅没有效仿司马懿的篡权之路,反而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。在《出师表》中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誓言,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司马懿虽同受托孤之重,却在后期发动高平陵之变,其子孙最终篡魏立晋。

展开全文

诸葛亮去世后的民间崇拜现象尤为值得关注。据《襄阳记》记载,定军山下葬后不久,蜀地百姓便自发在道路旁设祭,这种巷祭形式突破了只有帝王才配享太庙祭祀的礼制规范。至唐代,距离诸葛亮逝世已逾五百年,但民间祭祀仍历久不衰。宋代陆游诗作中多次提及汉中地区清明祭拜武侯的盛况,而《蜀古迹记》等文献记载的种种神话传说,更使诸葛亮形象逐渐由历史人物升华为文化符号。

历代统治者与学者对诸葛亮的推崇堪称空前。从隋文帝杨坚每览《出师表》,未尝不叹息到唐太宗以诸葛亮为镜;从程朱理学家奉为儒者气象的典范,到康熙皇帝亲题忠贯云霄匾额。这种跨越朝代的集体认同,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。即便存在对其军事才能的质疑,但诸葛亮淡泊明志的人格魅力与依法治蜀的政治遗产,始终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VSCO 滤镜包详解及购买指南(四)
365彩票客户端下载

VSCO 滤镜包详解及购买指南(四)

🪐 08-10 👁️ 7941
神仙道高清重制版VIP价格,充V10、V15要多少钱解答
365体育手机版官网

神仙道高清重制版VIP价格,充V10、V15要多少钱解答

🪐 08-21 👁️ 9897
我冲了是什么梗
365体育手机版官网

我冲了是什么梗

🪐 07-17 👁️ 84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