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高级私人会所里面的“服务员”一样,古代青楼歌姬也是“卖艺不卖身”,她们往往色艺双绝。他们诗词歌赋样样会。
因为青楼的主要客户是达官贵人、士大夫文人,甚至还有皇帝。比如我们熟知的宋朝名妓李师师的故事。据说荒淫无度的宋徽宗有后宫佳丽还不能满足其需求,于是宋徽宗偷跑出宫跟京都名妓李师师在一起。
正因为青楼是这样的场所,高级场所;这样的艺伎,会唱歌、会跳舞、会吟诗、会作对;这样的客人,士大夫文人。所以,形成了古代特有的青楼文化。青楼文化在唐朝就有发展。
而到宋代时,青楼文化达到高峰。其实,宋词之所以在宋朝大放光彩,青楼文化功不可没。最能代表宋朝青楼文化的词人就是柳永。
公元1009年,宋仁宗大中祥符二年。柳永踌躇满志地参加科举公务员考试,柳永自信“定然魁甲登高第”。而事实上柳永本来可以中举的,但最终落榜了。
原因据说是这样的,宋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试试卷后,想起了柳永曾经作过一首词叫《鹤冲天·黄金榜上》,这首词中有两句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!”
想到这些后,宋仁宗在柳永的考试试卷上大笔一挥写下这几个字:“要着浮名干什么,且去浅斟低唱好了。”
结果我们这位才华横溢、藐视世俗的大词人一辈子都没捞到一个像样的官。由于当官不成,柳永只好流连于青楼妓院,浪迹于青楼漂亮女子之间,自称自己为“奉旨填词”。最后据说柳永死后还是他的一些妓女朋友帮他安葬的。
当然,现在青楼文化已经没了。对于现代的“嫖客”真是遗憾。
中档的妓院叫“酒楼”,当然,古代的酒楼跟我们现代的酒楼不同。我们现代的酒楼是吃饭的,但古代的酒楼不仅有吃饭的,还有衣着华丽的歌姬作陪。美酒佳肴、鲜汤甜点、莺声燕语,整夜不停。有的酒楼为了提醒客人,会在酒楼门前挂红灯笼,这估计就是“红灯区”的来历。
比酒楼低一点的叫“瓦舍”。瓦舍也叫瓦子、瓦市、瓦肆,意思是来时瓦合,去时瓦解,易聚易散,逢场作戏,所以用来指市民娱乐的演艺场所。当然,演出难免有色情或情色内容,但勾栏瓦舍变成妓院的代名词。
比瓦舍低端的是舫,就是一条破船,里面有歌姬在里面接活。
而最低等级的就是窑子,这要到明代以后。窑子一般位于城市底层,贫民窟内。一般是走投无路的人,找一间破窑,弄几个乞丐女,不穿衣服,让路人观看,看好了就选一个。后来我们听到的所谓的“窑姐”大概就是从这来的。
以上就是古代青楼的种类,第一种估计最让现代人怀念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