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。蒙古语kegig(突厥语kezik)的音译,轮流值宿守卫之意。怯薛成员称怯薛歹,复数作怯薛丹。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,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,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,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。
辽金时期,蒙古高原各部首领的斡耳朵都有称为那可儿(伴当、伙伴)的亲兵组成卫队,兼作各种服役,这种父权制主仆关系由来已久。
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,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薛,其中火儿赤(箭筒士)一千人,客卜帖兀勒(宿卫)一千人,秃鲁花(散班,质子军)八千人,大多数是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。
这支队伍,当时称为大中军,是最大最精锐的部队,也是以征调子弟人质来控制臣下的手段。成吉思汗给怯薛以很高的地位,宣布在外千户若与大汗怯薛争斗,千户有罪。
怯薛分四番人值,每番三昼夜,护卫大汗,还从事大汗斡耳朵的各种服役。服役分工种类繁多,有火儿赤、昔宝赤(鹰人)、必阁赤(文书)、札里赤(书写圣旨者)、宝儿赤(厨师)、云都赤(带刀者)、玉典赤(门卫)、
速古儿赤(尚供衣服者)、玉烈赤(裁缝)、烛刺赤(掌灯火者)、忽儿赤(奏乐者)、八剌哈赤(守城者)、阿塔赤(牧军马者)、帖麦赤(牧骆驼者)、火你赤(牧羊者)等,这些内廷服役的职务是世袭的,后来总称为怯薛执事。
四番怯薛各有怯薛长,由成吉思汗时称为“四杰”的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、赤老温的亲族世袭担任。蒙古国时代,怯薛作为大汗的内臣,实际上参预军政事务的管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